五停心

五停心
◆﹝出天台四教儀﹞ 停者, 止也。 謂修此五法, 以止其五種過失之心也。 〔一、 多貪眾生不淨觀〕, 謂多貪欲之人, 於男女身分, 互相染著, 須假作九想不淨之觀治之, 令其貪著之心不起。 故云多貪眾生不淨觀。 (九想者, 胖脹想、 青瘀想、 壞想、 血塗漫想、 膿爛想、 蟲噉想、 散想、 骨想、 燒想也。 ) 〔二、 多瞋眾生慈悲觀〕, 謂多瞋恚之人, 於諸違情之境, 輒生忿怒。 當用慈悲觀治之, 愛念愍傷一切眾生, 不於彼而起瞋心。 故云多瞋眾生慈悲觀。 〔三、 多散眾生數息觀〕, 謂心多散亂之人, 當用數息觀治之。 數息者, 以鼻中出入之息, 或數出息, 或數入息, 端心正念, 從一至十, 不多不少, 周而復始, 令心不散亂。 故云多散眾生數息觀。 〔四、 愚癡眾生因緣觀〕, 謂愚癡不了之人, 當以因緣觀治之。 因緣觀者, 即觀十二因緣也。 以其迷倒, 撥無因果, 執著斷常二見。 故令觀此十二因緣, 三世相續, 不斷不常, 以破愚癡之心。 故云愚癡眾生因緣觀。 (十二因緣者, 一無明、 二行、 三識、 四名色、 五六入、 六觸、 七受、 八愛、 九取、 十有、 十一生、 十二老死也。 三世者, 過去、 未來、 現在也。 ) 〔五、 多障眾生念佛觀〕, 謂障重之人, 當用念佛觀治之。 障有三種: 一、 昏沉暗塞障, 當想念應身佛, 三十二相, 相相分明, 以治於昏沉也。 二、 惡念思惟障, 當想念報身佛十力、 四無所畏治之。 三、 境界逼迫障, 當想念法身佛, 空寂無為治之。 故云多障眾生念佛觀。 (三十二相者, 足安平相、 千輻輪相、 手指纖長相、 手足柔軟相、 手足縵網相、 足跟滿足相、 足趺高好相、 腨如鹿王相、 手過膝相、 馬陰藏相、 身縱廣相、 毛孔生青色相、 身毛上靡相、 身金色相、 身光面各一丈相、 皮膚細滑相、 七處平滿相、 兩腋滿相、 身如師子相、 身端直相、 肩圓滿相、 四十齒相、 齒白齊密相、 牙白淨相、 頰車如師子相、 咽中津液得上味相、 廣長舌相、 梵音深遠相、 眼色如金精相、 眼睫如牛王相、 眉間白毫相、 頂肉髻成相也。 十力者, 知是處非處智力、 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、 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、 知諸根勝劣智力、 知種種解智力、 知種種界智力、 知一切至處道智力、 知天眼無礙智力、 知宿命無漏智力、 知永斷習氣智力也。 四無所畏者, 一切智無所畏、 漏盡無所畏、 說障道無所畏、 說盡苦道無所畏也。 境界逼迫者, 謂火焚水溺之類也。 ) ◆停, 止也, 住也。 心, 即慮知心也。 謂眾生多貪者, 以不淨觀治之。 多瞋者, 以慈悲觀治之。 多散者, 以數息觀治之。 愚癡者, 以因緣觀治之。 多障者, 以念佛觀治之。 修此五法, 能止住五種妄心, 故名五停心。 (因緣觀者, 謂觀十二因緣也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